当前位置: > 组工动态 > 党建工作 > 正文
党建工作

大兴区安定镇探索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新模式

文章来源:大兴区委组织部        作者:        发布时间:2014-10-27

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解决农村公共服务资源、工作力量和农村发展等不足的问题,大兴区安定镇整合资源,积极探索了“总支式管理、组团式服务、共享式发展”的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新模式。

总支式管理,搭建一个服务平台。从农村体制改革的角度入手,合理划分片区,逐步建立健全总支运行管理机制,促进区域资源整合和服务共享。一是健全总支机构设置。将全镇33个农村党支部按照“地域相邻、产业相近、功能相似、资源相融、发展相促”的原则划分为6个联村党总支,镇班子成员担任党总支书记,25名包村科长和33名村党支部书记作为总支的副书记和委员。二是完善总支运行机制。镇党委通过班子会的形式,听取各总支情况汇报,安排部署具体工作。联村党总支会议每月至少召开一次,对镇党委部署的工作进行安排,对各村事务进行商议、审核,指导村内工作开展。三是明确总支管理权限。明确总支书记为联村党总支第一负责人,规范了党总支的党员发展预审权、党员干部考核评议权、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权、村团干部建议使用权、村务工作履行各项民主程序监督指导权、村庄社区化管理、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监督和检查权及紧急情况处置权七项权限,依照职责对辖区内各支部工作进行督促、检查、指导和审核。在总支式管理模式下,镇领导班子成员在角色上由副职变“正职”,岗位上由一岗变多岗,宏观统筹和协调配合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村干部遇事有了主心骨,工作有了底气和勇气,村与镇、村与村之间的沟通更顺畅,各项工作落实得更扎实。

组团式服务,实现三个向农村延伸。一是服务职能向农村延伸。在便民服务中心建设中,探索实行了“55819”工作模式,即按照总支区域划分,统筹设立5个服务中心,每月利用5个半天,司法所、民政科、农建科等8个职能科室下村,为群众现场办理咨询、技能、服务等三大类19项便民服务事宜。今年上半年,为群众办理实事200余件。二是服务力量向农村延伸。建立领导干部定期走访机制,依托联村党总支,镇领导班子成员带领包村干部、村干部对全镇7800户村民逐一进行走访,了解村情民意,为出台农村环境、产业发展等服务政策提供依据。同时,开展年轻机关干部到村挂职工作,选派12名机关副科级干部及优秀青年干部到村担任党支部副书记,增强村党组织的服务能力。三是服务保障向农村延伸。制定优秀联村党总支评选办法。针对各村薄弱环节,制定个性化考核方案,引导各村破解本村主要问题,以制度反促服务质量。同时,落实联村党总支服务经费保障。安排专项资金直接用于联村党总支建设、农村党建工作开展、公共服务和民生保障项目等服务工作。

共享式发展,探索三种资源整合形式。把农村发展和农民致富作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联村党总支推动各种资源整合。一是内部资源整合形式。建立总支内部沟通交流机制,各村之间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实现强村带弱村的“捆绑式”发展。比如,在总支的统筹下,徐柏村依托蔬菜种植经验和销售渠道,辐射带动周边6个村800亩蔬菜种植,提高村民人均收入近2000元。二是外部资源整合形式。利用总支资源优势,有针对性地联系外部资源解决农村发展问题。比如,第二总支针对所辖村土地流转后富余劳动力较多的问题,主动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人保局联系沟通,在本总支增办企业专场招聘会,实现富余劳动力就业100余人。三是综合性资源整合形式。发挥总支资源统筹能力,多途径解决农村发展问题。比如,第三总支所辖村桑树种植面积达3000余亩,为实现村民共同致富的目标,总支以桑树产业为主进行产业规划,整合桑树资源,实现规模化种植。同时,对桑产品销售,采取农业合作社自销、联系企业收购和“总支包销”的托底销售等多种形式,解除农民后顾之忧,较原来自产自销人均增收近1000元,保障了农民收益。

上一篇:丰台区市属单位在职党员服务社区工作呈常态显成效

下一篇:东城区前门街道“三个着眼”提升社区党组织服务水平

友情链接
各区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