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组工动态 > 人才工作 > 正文
人才工作

通州区引导农村实用人才“绿色转型”

文章来源:通州区委组织部        作者:        发布时间:2015-05-21

为培养、凝聚一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人才队伍,通州区积极推进农村实用人才“就地转型”与“异地转型”的有效途径,实现人才、产业同步“绿色转型”。

明确标准,选好转型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专业技能评估等方式,对全区4625名农村实用人才进行摸底,按照从事行业是否符合城市副中心建设、有无意愿发展新兴产业等标准,重点将需要进行转型升级的人才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从事人力资源开发、城市社区管理等适应城乡一体化发展需求行业,但规模较小、基础不扎实的农村实用人才;第二类是从事粗放种养殖、制造加工等第一、二产业,但愿意尝试高端农业、都市农业等新兴产业的实用人才;第三类是从事不符合全区发展规划的低端落后产业,也不愿意转型的实用人才。明确第一类和第二类人才为“就地转型”对象,第三类人才为“异地转型”对象,探索不同转型途径。

分类施策,提供转型支持。一方面,健全“就地转型”对象帮扶机制。重点为第一类人才做好投融资、公共技术、权利维护等方面服务,支持其做大做强;设立专项资金,并适当降低项目门槛,引导第二类人才结合地域特点,有侧重地发展新兴产业。如,针对马驹桥镇处于城镇化过渡期的实际,引导人才发展民俗旅游、制造加工;针对西集镇农业仍占较大比重的情况,引导人才开发农家乐、采摘园等休闲娱乐项目。另一方面,探索建立“异地转型”对象产业转移协调机制。积极与天津市武清区,河北省廊坊市等地沟通交流,为人才争取产业转移优惠政策。发挥农村实用人才协会纽带作用,打造跨区域专业合作组织、实用人才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平台,并通过通州人才微信公众号、社区公告栏等,线上线下同步提供京津冀产业承接等方面最新信息,帮助人才在异地找准自身发展定位。

强化培训,提升转型能力。一是促进观念“升级”。通过与中国农业大学等高校合办研修班、委托培训等方式,围绕京津冀一体化等方面内容对人才进行轮训,让人才自觉适应京津冀协同发展步调。二是推动眼界“升级”。每季度组织人才到台湖镇光机电基地、于家务乡种业园区,以及大兴区亦庄经济开发区、房山区生态旅游观光园等区内外新兴产业园区参观交流,学习先进经验。三是实现技能“升级”。根据本地区发展规划及人才需求,深入挖掘实训示范基地功能,积极开展“科技大风车”“科技三下乡”“巧娘工程”等技能实践活动,定期组织农村实用人才年会等经验交流活动,全面提升人才整体素质。

截至目前,全区共扶持培养了15个生态农业、人力资源开发等高端、创新型产业示范基地,实现第三产业人才比例同比增长15个百分点,有效推动了产业“腾笼换鸟”和农村实用人才“绿色转型”。

上一篇:海淀区推进专家数据库建设使用提高服务科学决策水平

下一篇:昌平区未来科技城打造专利信息管理平台 为服务人才创新提供科技支撑

友情链接
各区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