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疏解
【北京16区稳进故事】系列报道(14):“产城融合”唤醒昔日昌平
文章来源:千龙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2-08
238

外面正是北京冬天最冷的时候。推开郭春波家的门,却是一片融融暖意袭来。这是她带着全家搬到回龙观的第9个月。

从二环搬到五环外的不适应早早就消失了。老母亲坐在朝南的阳台上晒太阳,小外孙嘟嘟在沙发上看动画片,郭春波把暖气调小,稍微开着窗透气,屋里还是暖洋洋的。她已经真正把融泽嘉园当成了自己的家园。

54岁的郭春波快人快语,一开口是典型的北京人的爽朗,一家人四世同堂。过去,她和母亲、女儿女婿、外孙挤在西直门57平方米的简易楼房里。

2010年,为推进中心城文保区保护和人口疏解实施,西城区与昌平区对接,旧城保护定向安置房被划在了原回龙观镇回龙观村旧址。这是全市同期确定项目中首个启动、首个入住的项目。搬到郊区住新房还是继续守在城里过日子,郭春波和许多街坊一样,面临这个有些难以决定的选择。

到新小区瞧了又瞧,她下定决心,搬!

201510月,郭春波领到融泽嘉园二期南区4号楼的家门钥匙,20163月,新房装修完毕,在外周转一年的一家人终于落停,看着67平方米的一居和89平方米的两居,郭春波觉得,自己没选错。

“过去在城里,闺女下班开车回家,我得提前一小时下楼等着占车位,天寒地冻地也不敢走,街坊都这样。”郭春波告诉记者,老小区没有固定停车位,他们想买或租,钱都花不出去。而搬到了融泽嘉园,车直接开到地库,风吹不着雨打不着,比以前方便太多。

考虑到搬来的多是老北京,其中,中老年人又占很大比例,小区里,影壁墙、门墩儿、门楼、花窗、石鼓等充满京味儿的装饰随处可见,建筑设计也突出“高、薄、秀、美”的特点。郭春波的母亲今年92岁高龄,虽然年至耋耄,精神却很好,不论春夏秋冬,每天早起都要出门遛弯。搬到新小区之后,最高兴的就是她。“这小区路真平,我再也摔不着了!”

截至目前,融泽嘉园累计接纳西城区疏解人口9788户,入住人口约3万人。社区周边配建了西城区的优质教育和医疗资源,包括北京育翔小学回龙观学校、北京161中学回龙观学校、棉花胡同幼儿园回龙观园、北京市第六幼儿园回龙观园。其中,小学和中学都已经开班上课。街区内,北大人民医院北院区也正在建设中。

“你看,那边就是棉花胡同幼儿园,对面是育翔小学,再往前是161中学,将来小孩上学多方便啊。”郭春波指着窗外告诉记者,她的外孙嘟嘟刚上幼儿园,新建的一条龙教育机构,可以说解决了大问题。

作为人口倒挂区,一边承接中心城区的人口与资源,一边,昌平的非首都功能疏解也有条不紊地进行。20151016日,城北回龙观商品交易市场启动整治清退工作。这家京北主体量最大、交易额最高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曾经的经营范围辐射了京、冀、蒙等多地,商品包含30多个大类,共有商户摊位8200多个,年交易额超200亿元。但近年来,受产业层级等因素制约,市场周边交通拥堵、环境脏乱等问题日益凸显。为加速“腾笼换鸟”,这家市场被清退。

20164月,千龙网记者第一次探访城北市场时,疏解工作已近尾声,杂乱的市场不见了,空旷的地块正等待着重建转型;20171月,再访城北市场,疏解已经完成,这里成为“北四村”(指回龙观北部的定福黄庄、史各庄、东半壁店和西半壁店四个村)的回迁楼用地,已经开始打地基。将来,该地区还将建起一座小学、一座中学。

城北市场是昌平区疏解非首都功能的一个缩影。2016年,全区共有41家污染企业停产,5个工业大院完成清理改造。通过综合整治,东小口镇半截塔村屋顶的“大晒场”消失了,霍营街道7000平方米的天润鑫龙市场喧闹声不再……自2013年以来,昌平已累计拆除违建1000余万平方米。

昌平区经济信息化委党组副书记、主任王志刚说,2017年,该区还计划完成30家工业污染企业的退出工作,完成3-5个镇村产业集聚区内污染企业的整治以及5个工业大院的退出。“十三五”期间,全区50家工业大院将全部清理完毕。

“郭春波们”搬来了,工业大院和低端市场搬走了,昌平在人们心中“睡城”的标签能否就此改写呢?

在回龙观镇政府对面,全国首个“双创社区”悄然落地,通过盘活闲置用地,引入腾讯众创空间等重大项目,为大量居住在回龙观、天通苑等地区的高端人才提供了在家门口创业就业的机会。腾讯众创空间目前已入驻创业团队171家,其中注册在昌平的企业50余家,包括智能硬件、泛互联网、大健康等行业,团队历史融资超过6亿,总估值超过35亿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大量居住在回龙观、天通苑等地区的高端人才集聚于此,让曾经的“睡城”,成为创新创业的新高地。

目前,包括腾讯众创空间在内,乐邦乐成、优客工场、极创实验室、亮中国等一批标志性众创空间和创新型孵化器都在回龙观落户,团中央中国青年创业社区以及车库咖啡、氪空间等多家知名机构也已与社区达成入驻意向。

2017年,昌平还将重点打造“回+”天通苑双创社区建设,其标志性项目“宅创部落”“极客丛林”预计今年投入运营。

此外,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也完成了对园区中心区土地资源利用情况的摸底调查,先后将泰润公司、富桦明等企业列入“腾笼换鸟”重点企业名单,盘活闲置空间,新增土地空间133亩,进一步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工委书记、常务副主任张劲柏透露,2017年,133亩土地将整理完成,一部分土地将由昌平园的产业投资运营平台北京昌平园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进行土地并购,一部分将对接高端产业项目,还将拿出一部分进行合作开发。







主办:中共北京市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信息与经济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