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向榜样学习 >> 正文
 向榜样学习
30.沈爽
文章来源:广州市基层干部教育培训中心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6-17


沈爽:誓死不离“无人区”

沈爽(1896—1942),男,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丰(宁)滦(平)密(云)抗日联合县县长。

“告诉同志们,多大困难也要坚守住我们的根据地。”这是沈爽留给战友的最后一句话。面对日本侵略者的重重包围,他拒不投降,举枪自尽,用最后一颗子弹唱响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赞歌。

坚守“无人区”

1940年6月,平北东部丰滦密抗日联合县抗日根据地成功创建,这像一把尖刀深插在伪满洲国和伪华北统治区的接合部,成为日伪的心头大患。10月,日寇纠集万余名伪满和伪华北军队,联合对丰滦密根据地发动两个月的毁灭性大“扫荡”。丰滦密地区的抗日斗争形势急剧恶化,11月,沈爽接任丰滦密抗日联合县第二任县长。

残酷的日伪军采取“分进合击”“纵横扫荡”“梳篦清剿”等多种新战术,对八路军和抗日政府驻地进行反复“清剿”,甚至连百姓不经常去的险僻山沟都不放过。“扫荡”中施行惨无人道的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所到之处,把百姓的粮食、牲畜、衣物悉数掠走,家什用具捣毁殆尽,房屋草棚一概烧光。“扫荡”后期,为实现其“民匪隔离”、彻底消灭抗日力量的目的,日伪又开始“集家并村”,广建“人圈”,把百姓驱赶到指定地方,四周筑起高墙,墙内四角建筑炮楼,像对待牲口一样奴役和宰割百姓。

面对严峻的斗争形势,沈爽按照中共丰滦密抗日联合县委的部署,与全县抗日干部一起,誓死不离“无人区”。他带领丰滦密人民和晋察冀挺进军第10团一起,开展反“扫荡”、反“清乡”、反经济“封锁”、反“集家并村”等一系列斗争。1942年2月,丰滦密抗日联合县政府向根据地人民发出号召:“哪怕只剩下一个村庄、一个山头,也要坚持到抗战最后胜利。”

当时有许多百姓誓死不进“人圈”,逃进深山密林躲藏。为粉碎日军的阴谋,沈爽带领联合县抗日干部逐个村庄、逐条山沟寻找群众,然后按照百姓新的实际居住情况,恢复和建立抗日村政权和群众组织。1942年3月,丰滦密抗日联合县政府在石炮沟村召开紧急会议,决定集中力量动员“无人区”群众回乡搞春耕,将“无人区”变有人区,将少人区变多人区,彻底粉碎日军的阴谋。

为稳定民心,沈爽要求村干部不离村,区干部不离区,即便只剩下最后一个山头,也要斗争到底!他以身作则,咬牙坚持“无人区”斗争。房子被烧光了就住窝棚,窝棚被烧毁了,就住山洞、石头缝和长城楼子,山洞石缝被炸掉了,他们就用花旗布做帐篷,没有吃的就吃树叶,无论条件多么艰苦,始终保持旺盛的斗志,坚决不离“无人区”。在沈爽的带领下,部分群众也誓死不进日军的“人圈”、不外迁,日军来了就藏到深山密林中,家园财产被毁就住山洞吃野菜,宁愿冻死饿死也不向日军屈服。

血洒黄花顶

为坚持“无人区”斗争,沈爽和挺进军10团一起率领丰滦密地区人民,选择地形隐蔽、有水有柴的地方建立军事活动站,供军队和党政机关使用。臭水坑就是这种军事活动站之一。

臭水坑位于牛盆峪村西北约30华里的黄花顶山中,是一块群山环抱着的小盆地,中间有一个小小的积水坑,一到夏季就臭味四散,人们称之为臭水坑。这里山高路险,怪石嶙峋,灌木丛生,地势极为险要,鲜有人来,便于隐蔽。1942年4月,沈爽和挺进军10团团长王亢率领县机关、10团团部和伤病员隐藏居住在这里。

4月8日上午,炊事员“开饭了”的话音未落,就听岗哨鸣了3枪。不好,敌人来了!沈爽随即命令大家准备转移。不到2分钟,哨位告急,请求增援。沈爽派出2个班上山增援,阻击日伪军。此时的北山梁已被日伪军占领,四周山上同时响起枪声,臭水坑被包围了。

情况极其严重,沈爽紧急集合队伍,命令部队埋藏机密文件,然后命令仅有的一个班的战士及40多名带枪干部,保护伤病员向东南方向突围。当他们穿过树林进入东沟时,唯一能进出山的南山口已被日伪军堵死。想出山,只有夺取山口,但两次冲锋均被压了回来。

队伍且战且退,一直退至东沟的东北角,这里东是峭壁,北是断崖,前无退路,后有追兵。沈爽反身率干部和战士们与日伪军展开了殊死的搏斗。“出去告诉同志们,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也要守住我们的抗日根据地!”沈爽一边打一边告诉战友们。战斗一直持续到下午3点,沈爽与警卫员背靠背射击,手枪里只剩下最后一颗子弹,他朝自己举起了手枪……

坚守纪律,誓死不离“无人区”,为保守党的秘密,宁死不降,将最后一颗子弹留给自己,沈爽用生命诠释了为执行党的纪律、完成党的任务的坚定决心,用自己的鲜血谱写了一曲共产党员的赞歌。

主办:中共北京市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信息与经济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