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向榜样学习 >> 正文
 向榜样学习
7.郝清玉
文章来源:广州市基层干部教育培训中心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5-27


郝清玉:反省院里的“硬骨头”

郝清玉(1904—1935),男,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顺直(河北)省委委员兼农运部长、农委书记、保定特委书记。

1931年4月,郝清玉因叛徒出卖被捕,关入北平草岚子监狱。狱中,他“骨头硬”,坚决不“反省”,怀着对党的忠诚和坚定的信念,在狱中党支部领导下坚持斗争,直至生命最后一刻。

不按手印不“反省”

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为了镇压革命力量,采取暴力屠杀与政治软化相结合的手段,在全国设立了许多“反省院”。反省院不同于一般监狱,主要关押政治犯,通过对被捕的革命者实施法西斯迫害,实行军事管制,加上思想软化、政治围攻等精神折磨,妄图使革命者改变政治信仰和立场,直至叛变投降。当时,北平的军人反省分院设在西城草岚子胡同,俗称草岚子监狱。

草岚子监狱当时关押的中共北方党组织骨干最多,郝清玉是其中有名的“硬骨头”。1933年阳历新年后不久,反省院接到命令,准备对政治犯进行审查,愿意“反省”、登“反共启事”的即可释放,否则刑满也不予释放;半年审查一次,经3次审查仍不“反省”,就枪毙。审查开始了,每天提三五个犯人到军法处单独审查,一般先问生活、身体怎么样,然后假惺惺地劝说“不要再受苦啦,这么年轻,‘反省’以后出去还可以做点事”等。软的不行就来硬的,用死亡进行威胁和恐吓,有时用假枪毙的办法迫使犯人就范。

软硬兼施之下,郝清玉都没有屈服。一次,他看到派来审查的法官竟然是此前党内的叛变分子,非常愤怒,直截了当地说:“我没有什么可反省的,我不想当可耻的叛徒,那不会有好下场。”他还叮嘱难友“要经得起考验,要站稳立场”,鼓励大家起来同叛徒做斗争。

3次审查失败后,反省院把“反省”手续简化到只要在事先准备好的“反共启事”上按上手印,就可以释放。不久,训育员拿着一张“反共启事”钻进了郝清玉的牢房。尽管事先有思想准备,他进去还是吃了一惊:狭小的牢房里臭气熏人,郝清玉披头散发,满面络腮胡,原本高大的身躯瘦得皮包骨。训育员对郝清玉说:“你病得这样了,不出去治病你就完了。你不能起来,我在你手上涂上墨,你在这张纸上按个手印,马上就可以出去,还可以送你去德国医院治病;如果你不按这个手印,就把你送到天桥去!”郝清玉回答:“应该反省的是你们。我是革命到底,无过可悔,想让我叛党,办不到。别说天桥,送我到地桥也绝不按手印!”随即把训育员赶了出去。

不忘学习不顾命

狱中斗争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组织学习。狱中党支部通过秘密渠道,搜集到许多马列着作、进步报刊和党的文件。每个“号子”相当于一个小组,放风间隙,小组长时常带回一些文件,报纸或抄写、翻译的马列着作活页等组织大家学习。时间短促,又要保密,只能小声地读,用脑子记。身体长期受到摧残,郝清玉因病卧床不起。即使如此,他对学习仍很热心,用心听狱友诵读,积极参加讨论,发言中肯。

拖着病体,郝清玉仍关心着党的事业和国家前途,经常向同志们说:“看看今天的报纸,有什么好消息。”当时报纸上报道了这样一则消息:“朱、毛率领红军向陕甘方向流窜。”郝清玉听后非常高兴,连声说:“太好了!太好了!他们过来就好了。”

郝清玉参与了狱中党支部领导的反“反省”斗争,3次反“审查”斗争及反虐待、反迫害、争取改善日常生活的斗争等,挺过了重重磨难,但身体每况愈下。1935年8月的一天,狱友刘昭看护郝清玉。他走进独监,看到只剩下皮包骨的郝清玉睡在铺板上,便走到床前轻轻给他扇凉撵苍蝇,希望他能多睡会儿。十来分钟后,郝清玉醒来看见狱友,脸上露出笑容,低声说自己刚才梦见大家列着队、扛着红旗出狱了。刘昭笑着安慰他:“你的梦是个好兆头,你的病是会好起来的。想吃点什么东西吗?”他微微点点头。刘昭从床下拿了狱中生活委员会给他买的鸡蛋、糖,去冲了碗蛋花,一勺勺慢慢喂他吃。郝清玉吃了一半不吃了。一会儿,刘昭为他接便时却发现他排出来的照样是蛋花,心里涌起一阵悲伤,泪水涌出了眼眶。之后没几天,年仅31岁的郝清玉病逝于草岚子监狱。

郝清玉生前曾对狱友说:“在国民党反动统治和敌人铁蹄下,人民受苦受难,家破人亡是普遍的。我们献身革命,身家性命难保,我们是顾不得了,这就是我们的牺牲。只有坚持斗争,不顾一切牺牲,才能换来民族的解放和子孙的幸福。”

主办:中共北京市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信息与经济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