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疏解
【北京16区稳进故事】系列报道(9):北京海淀腾退疏解不忘改善民生
文章来源:千龙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1-15
238

首部记录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微电影《蝶变》引起许多人关注,电影真实、完整地记录了海淀东升镇塔院村棚户区改造、低端市场腾退疏解的全过程。

2016510日,塔院村,北京北部最大的万家灯火灯具城率先摘牌,在不到一个月时间里,疏解人口近1万人。520日,依旧是在塔院村,盛宏达小商品城摘牌……

无论是盛宏达、万家灯火,抑或海淀区其它大大小小的市场,2016年,海淀有序完成疏解任务,通过“提质”“再造”“协同”下好“先手棋”,化低端市场为科技创新高地,着力打造和谐宜居之都。

提质:腾退空间吸纳高精尖产业

“他们跟着我13年,我得为他们谋出路。”这是盛宏达小商品市场负责人刘绍清听到疏解政策后的第一反应。为此,在2015年底,他就开始辗转于河北徐水、白沟等地,寻找新的“战场”。

刘绍清是土生土长的海淀塔院村人,已经58岁的他主动挑起重担,最终,出资4000万在河北燕郊建设市场新址,并劝说所有商户跟随他一起到河北再次创业。

于商户而言,搬离就意味着要重新开始,然而他们没有畏惧。

“我们不需要费心找市场,还能享受商铺租金优惠,商户最愿意’抱团取暖”,一起搬迁到新市场,才能把市场继续做起来,刘总带领我们做到了。”商户王建国听说要整体搬迁,毫不犹豫举手赞成。20167月,他们在河北燕郊的新址顺利开张,客人源源不断。

“刚搬过来的时候,客人不是很多,我们也有担心,不到一个月,客流量逐渐上升,如今销售额突破一万也是常有的事。”王建国算了一笔账,之前在盛宏达经营的时候,虽然每天营业额也能过万,但是员工工资、员工住宿、饭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这里人工费用、餐饮住宿费用都不高,降低了经营成本。”王建国说。

得知搬迁河北燕郊时,刘临有些兴奋,开始忙着在老盛宏达的摊位上甩货清理,希望尽快举家迁往燕郊。

“我刚听说盛宏达要搬到燕郊的时候,就立刻去看房,买了三套,那会儿15的价格现在是没有了,我相信未来燕郊的发展会越来越好,我们的生意也会越来越好。” 刘临说。

记者了解到,北京盛宏达600多家商户中,像刘临一样在燕郊购房的已经有接近100家,搬迁至河北燕郊后,他们都将结束“北漂”生活安定下来。

盛宏达市场位于海淀东升镇棚改项目中,市场疏解后腾退的空间到底该如何利用?

记者了解到,海淀区统筹规划利用腾退空间,将盛宏达、万家灯火等低端市场疏解后的空间纳入东升镇棚改项目中,并下好“先手棋”,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据悉,东升镇棚改项目已于201610月启动东升科技园三期项目建设,建成后将以教育科研为主要产业定位,吸引科研院所、外资企业等具有竞争力、形成规模的企业进驻,引入高新技术成果到园区实现产业化,聚集创新创业源动力,向“高精尖”产业跨越发展。

利用腾退空间打造科技高地,塔院村不是唯一。

去年3月,中关村东升科技园生命健康产业园建设完工,这个位于海淀区马坊村的产业园正是利用疏解非首都功能腾退的空间进行改造升级的。

“原来这个地方是四合院,修理厂、油脂厂等小作坊让这个地区的环境又脏又乱。”这是马坊村村民杨浩对腾退前的印象。

清退低端业态后,马坊村在原址基础上建成生命健康园区,并引入环保、生物医药、文化创意等高新科技产业入驻园区。其中,汉蒙文化创意园就是其中一家。园区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打造公益性汉蒙文化主题公园,同时挖掘当地的优秀人才和文化,带动周边村民一起打造文化创业产业。

疏解,不仅改善了马坊村村容村貌,还将为当地村民带来多个就业岗位,同时园区租赁所获得的收益也将用来为村民发放养老金、福利以及年底股份分红等。

随着非首都功能疏解深入开展,2016年,海淀已累计退出“三高”企业40家,完成中关村西区业态调整55万平方米,关停明光寺、西郊汽配城等有形市场218家,清理整治集体土地上不符合区域功能定位的企业1042家。

未来,海淀将利用腾退空间重点用于服务保障区域核心功能,实施生态环境建设、增加公共服务设施等,织补修复、完善有机更新城市功能。

再造:改善民生“比翼”起飞

位于田村的天下城,对于许多海淀居民来说并不陌生。这里曾是一家服装鞋帽、蔬菜、肉蛋奶综合行业的市场。由于该市场环境脏乱、管理混乱,安全隐患大,20167月,田村天下城市场启动关停转型工作,疏解352家商户700余人。

这个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市场疏解后,如何保证百姓日常生活成为首要解决的问题。

为此,田村路街道办事处在市场周边设置千余平方米的便民菜店,菜店不仅环境整洁、质优价廉,每天还会推出“特惠菜”,满足居民生活所需。

记者了解到,除了在关停市场周边新建和改造蔬菜零售网点,引入优质规范的连锁商超、便民菜店或蔬菜直通车进驻外,海淀区还通过成立区域“蔬菜供应联盟”,组织辖区企业与优质蔬菜供应源头开展产销对接、基地联采等活动,让居民吃上“放心菜”。

此外,菜篮子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已于2016年年初实施,一年来已建成300家规范性蔬菜零售网点,计划到2018年底前完成建设和规范700个蔬菜零售网点的任务,实现规范性蔬菜零售网点在各社区、村全覆盖。

协同:打造京津冀发展创新引擎

在疏解过程中,海淀发挥自身科技优势,探索疏解与协同发展的新模式。

以海淀区为点,辐射全市周边其它区。北京市主动接洽门头沟、延庆、房山等区,与其他中关村分园产业对接助一臂之力。

对外协同方面,海淀率先探索构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成为京津冀协同创新先行示范区。特别是海淀园秦皇岛分园的创新创业生态已经初步建立。

此外,海淀与延庆、张家口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以冬奥会牵引京津冀协同发展,积极搭建两地间转移承接平台。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2017年,海淀将聚焦区域定位,着力推进非首都功能疏解,对不符合区域功能定位的业态有序退出,部分教育、医疗、培训机构等服务功能有序疏解。2020年,全区常住人口比2014年下降15%左右,人口密度明显下降、结构进一步优化。







主办:中共北京市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信息与经济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