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疏解
【北京16区稳进故事】系列报道(10):北京西城疏解中开启宜居生活
文章来源:千龙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1-16
238

2016512日早上7点,家住北京西城区白纸坊南里的陈涛大爷就来到了白纸坊棚改项目指挥部。这一天有着特殊意义,从在棚户区改造协议上签上名字的那一刻起,陈大爷一家人将从68平方米的小房里迁到130多平方米的大房子。

白纸坊居民:昔年知青终于搬离蜗居

对于上世纪60年代末下乡的北京知青来说,家的概念是碎片化的。18岁那一年,陈涛响应国家号召前往山西,成为一名下乡知青。学习、工作、娶妻、生子…….就这样,本是北京人的陈涛在山西度过了他的前半生。

1993年,陈涛带着山西媳妇和孩子回到了北京。他们在北京的第一个家,就安在了西城区白纸坊南里。这套68平方米的小房子里,挤着陈涛一家三口和他的父母。住的是父亲名下的公租房,对于陈涛来说,一家人能回到北京生活,他已经非常满足。

由于历史原因,陈涛和他的媳妇并未赶上单位分房的“福利”政策。商品房兴起后,其微薄的工资仅可支撑家庭开销,只能望房兴叹。随着儿子娶妻生子,这个5口之家变成了7口之家,挤在这人均不到10平米的房子里,远远低于北京城镇居民人均近32平米的住房标准。

“想要个新家,想要个大房子。”在房屋均价近十万的西城,陈涛一家人即便拼尽全力也无法实现这个愿望。如今,疏解非首都功能与民生改善和谐统一的大环境使得这个愿望终于实现。根据棚改政策,陈涛一家人将从小房子回迁到原地的一套宽敞明亮的大三居。

“爷爷,我们是要搬新家了吗,以后我可以自己住一个房间吗?”

“对,没错!我们要住大房子啦!”

“十二五”期间,像陈涛这样享受到棚改政策福利的居民已达2.7万户,一大批住房困难家庭圆了安居梦。今后五年,西城还将在疏解的进程中全力推进25项实施阶段棚改项目;启动25栋简易楼腾退,并通过成片棚改、翻建修缮、疏解腾退等方式,帮助5000户家庭改善住房条件。

前门街坊:不必再戴治安红袖章执勤

西城区煤市街北口与前门大街交叉口的东南侧,紧邻天安门广场和前门,每天游人如织,许多小摊小贩在此聚集形成以脏、乱、差、假而出名的“前门地摊区”。

家住大栅栏东南园小区的米师傅曾是一名前门治安志愿者。每天早上7点,他戴着红袖章准时出现在前门地摊区,协助6名城管维护这片区域的治安。执法人员和小贩之间的猫鼠游戏频繁上演。“小摊小贩卖的都是假东西,躺在地上睡觉的人也不在少数”。在前门居住了20多年的米师傅眼里,这简直就是在毁坏前门的“环境和名声”。

下午4点,米师傅又要转到前门的另一个“战场”。位于前门樱桃斜街的天陶菜市场一到下午成为“堵路之王”。“不仅脏乱差,小摊贩还把胡同的路给堵了,高峰期时走路都是人贴人,十分危险。”

随着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工作的进行,西城区将这两块区域划为环境整治重点区域。经过改造后,脏乱差的“前门地摊区”摇身变成为简洁大气的城市广场空间,以“月亮湾”命名,为游客提供休憩及聚会的场所,成为城市的“绿色客厅”。而天陶菜市场疏解后,改造成休闲娱乐的百花公园。如今米师傅的治安红袖章躺在了柜子里珍藏。

“与城市广场为邻,走出家门就是公园。”米师傅与以往一样,每天早上7点去月亮湾逛一逛,下午4点去百花园散散步。还绿于民,环境变好了,宜居之路也开启了。

“十三五”期间,西城区将科学编制覆盖西长安街、金融街、月坛地区的和谐宜居示范区建设方案,持续推进中南海周边环境整治、疏解提升等工作,强化城市乱象治理,积极探索联合执法综合治理新模式。

住建委:一份答卷做了十年

北京西城区的手帕口北街与一条铁路相交,这里每天都要通过100多辆火车,被称为“北京五环内最繁忙的铁路道口”。附近的居民要走到马路对面,必须等候“火车红绿灯”方可通行,最长的等候时间竟达半小时。

自铁路第六次提速后,平均每六七分钟就有一趟火车通过道口,每天有100多趟火车通过,为此每天道口有6个小时以上需彻底关闭,私家车和公交车都要双向改线运行。在这个道口,机动车、电动车、自行车加上行人,你争我抢,各种长短音的喇叭声不断,安全隐患、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

“早晚高峰期是限制汽车通行的,所以无论出去还是回家,开车都得绕一个大圈,这就导致周边更堵了。”住在道口边上的居民表示苦不堪言。

为缓解这一状况,西城区2016年开启了手帕口平改立工程。改造后的路面不仅能够极大提升道口的交通效率、为周边居民出行带来方便,同时构成了一条重要的南北向通道,缓解了西二环、三环的交通压力。

与手帕口北街一样,也因历史遗留问题成为瓶颈路的南横西街也将得到“疏通”,即,彻底打通南横西街和南横东街一线,缓解路口的拥堵状况。“十年了,终于可以给老百姓交这份答卷了!”西城区住建委副主任刘维岩感慨。原来,本应2006年完成的建设,却一拖十年,成了“长久病患”。

就在2016年,疏通城市道路“毛细血管”的次支路建设开工建设了28条,全力推进核心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街坊及居住区道路系统,扩展交通空间,提高通行性,集中、连片改善区域交通。

和谐宜居、环境整治、交通改善……北京西城区2016年的“疏解”工作不仅仅在于疏,也让民生改善、城市管理等进入“疏解”进程,共享“疏解”成果。







主办:中共北京市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信息与经济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