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疏解
【北京16区稳进故事】系列报道(12):北京朝阳贯古流今的萧太后河正在苏醒
文章来源:千龙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1-24
238

萧太后河被称为朝阳区的“母亲河”。过去,生活污水和垃圾都被倾倒在河里,不过,整治工作已经开始,未来,萧太后河将重现历史盛景。图为萧太后河河道旁的围栏。千龙网记者 查甜甜摄

在高爷爷眼里,萧太后河是一条有故事的河。

遍寻古今,以人名来命名河流,萧太后河可谓是独一无二。而且,萧太后河也是北京第一条人工运河。

关于萧太后河的传说,流传着多种不同的版本,在百姓中广为流传的则是《杨家将》中萧太后的佳话,而这也是高爷爷乐于向晚辈们讲述的一段传奇故事。

高爷爷是朝阳区小武基村的原住民,祖祖辈辈都居住于此。“知道为什么叫小武基吗?以前从萧太后河运来的东西最后都要运到积水潭的总码头,途中会经过小武基,因此当时这个地方形成了集市,叫小武集,最后就叫成现在的这名字了。”

萧太后河主流源于东南护城河,贯穿朝阳,也被称为朝阳区的“母亲河”,其东南流向,直奔通州。

“小时候,萧太后河比现在窄,但里面的水清,也干净,没有异味,而且里面还有鱼。”途径小武基村的萧太后河曾经的模样一直存留在高爷爷的记忆里。

到河边遛弯已成70岁的高爷爷每天的必选项。如今的萧太后河上热闹非凡,机器的轰鸣声此起彼伏。工人正在清理河道中的淤泥,同时,岸边也在开挖污水排放管道。

高爷爷对这样的“热闹”场面并不厌烦,反而每日热切的关心着河道治理的进度。“你看里面的污水被抽空了,垃圾淤泥也快清理干净了。”高爷爷指着正在清理的河道满意地说着。

“之前夏天这水可臭了,生活污水和垃圾都在这河里。”说起未治理之前的萧太后河,高爷爷直摇头。小武基村在人口快速聚集中成了居住的密集区,河两岸也挤满了经营各种饭馆、美发店的小商户。人口较少时,河流可依靠本身的自净能力,水质恶化速度慢,但随着人口激增,河流的自净能力已无法承载排污的压力,水质急剧恶化,最终成了居民口中的“臭水沟”。

朝阳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萧太后河在历史上承担着漕运的功能,后来用于防洪和排污。随着城市发展和人口的增加,用水量逐渐增大,排放也出现了无序的现象。上世纪九十年代,萧太后河的污染加剧,那时站在岸边,不但美景全无,阵阵异味更是让人无法驻足。

“现在好了,重新修了污水管道,污水再也流不进河里。”对于未来萧太后河的新面貌,高爷爷有着满满的期待。“以后这河里不仅有干净的水,河道也会变得更宽,上面还会走游船,两岸也会种上树,还有休息的长椅。”

一段记载于明清笔记中的文字,依稀可窥见萧太后河当年的盛景。“河面船只穿行,河岸行人如织,如同江南水乡。”

追寻萧太后河的历史能了解到,它除了是辽南京城物资运输的经济命脉,在当时还是一条重要的旅游线路。萧太后河沿线的龙潭湖、西直河和延芳淀都是典型的湿地,遍布蒲草、芦苇等野生植物,呈现一种江南水乡的景色。

未曾见过此景的辽国帝王后妃们纷纷乘船游玩,沿萧太后运粮河东下,沿途欣赏如同江南水乡般的美丽风景。

而在2017年,市民也有望在萧太后河上“泛舟戏水”。“十三五”期间,萧太后河将重新恢复昔日风采,呈现出“水清、岸绿、景美、蕴深”的美景。2017年,萧太后河滨水绿廊生态带将建成。那时,萧太后河自西大望路起源,12.14公里的滨水绿色廊道将串联起多个湿地公园、文化广场和城市公园。

家住西大望路附近的严阿姨对萧太后河这次“动真格”的治理非常高兴。“里面的垃圾终于被清理干净了,河道也被围起来了,治理好之后,水变清不臭了,而且两边也有绿树,路也是新修的,以后到这遛弯的心情都变好了。”

贯穿古今的萧太后河见证着时代的发展和城市的变迁,在历经多年污染之后,待到下一个春风绿岸之时,萧太后河也将迎来属于自己的“春天”。

2017年,朝阳区将基本消除黑臭水体,2020年,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将达到80%

朝阳区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2016年萧太后河两岸专项整治带动河域周边拆除出租公寓、有形市场、库房等各类低级次产业102.4万平方米。未来萧太后河两岸环境整治完成后,生态廊道的宽度将延伸至河道规划红线外两侧50米,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再放宽。

过去的2016年,朝阳除了在萧太后河两岸的疏解治理中取得累累硕果,在商品交易市场、一般性制造业、再生资源回收场站和仓储物流基地等四大重点领域的疏解中,也打出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组合拳,先后清退商品交易市场154家,关停一般性制造业184家,拆除再生资源回收场站和仓储物流基地57家,清理出租大院289家。







主办:中共北京市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信息与经济研究所